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接電視臺專訪時曾表示,讀書已成為一種生活方式,“可以讓人保持思想活力🧑🏽,讓人得到智慧啟發,讓人滋養浩然之氣”🛀🏽。為迎接建校60周年,進一步加強學風建設,營造良好的校園讀書氛圍,豐富校園文化,提高當代大學生的閱讀文化素養,校團委、圖書館聯合開展第五屆讀書文化節暨圖書館讀者服務月活動,以閱讀的樂趣和感悟⛓、青春的體驗和夢想、成長的煩惱和喜悅為主題⚠,旨在更好的通過利用圖書館資源😼🧑🏼🎄,讓師大學子捧起心愛的書💪🏿,在圖書館溫馨安靜的環境裏,享受閱讀的快樂;互贈一本最喜愛的書🚾,傳遞美好的感受和新的閱讀體驗。
名師導讀,感悟閱讀的人文情懷
“閱讀量就是巨人的肩膀,改革創新便是攀在這肩膀上所看到的前景和方向,從歷史的視角來看有許多我們能夠借鑒的經驗🤾🏽。”來自上海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政治經濟學研究室主任陳維在讀書節上作了《改革與變法——從歷史視角對我國當前深化改革的認知》的首場講座,向同學揭示了深化改革與每個青年學習成長的關系,並且鼓勵同學們多讀書🕵🏼♂️,讀好書。
“美國人酷愛讀書,美國人在註重讀書的同時👏🏼,也盡可能的讀一些深層次的東西🖕🏿,傳統性的東西🫸🏼,以戒除浮躁,強化素質。”來自美國懷俄明大學的訪問學者Patrick Call☹️,也在讀書節現場與同學們進行了交流,“世界讀書日,也讓我感受到中國學生讀者的熱情和對知識的渴望🧴,我們都愛好書🧜🏼♂️。”
數據知道🥉🏃♀️➡️,發現身邊的閱讀達人
圖書館為每位同學建立了“閱讀檔案”🤦🏽♂️,記錄他們閱讀圖書的冊數和種數✯⚅,並每年按文科🧑🏿💼、理科👩🦯➡️、工科、藝術體育四大類專業🤪♏️,為每大類畢業生中閱讀數量最多的前20名學生製作具有永久紀念價值的《大學時代的閱讀檔案》。讀書環境的營造強力帶動了學生讀書意識的強化,在學生中自覺誕生“醒來讀”⇾、“睡前讀”♧、“飯後讀”、“互換讀”等多種閱讀方式,使讀書成為了一種習慣👨🏿🚀🧑🏿🌾,也讓更多人自覺‘泡’在圖書館裏🆚。
“團在上師大”微信日前推出了“數據知道”微調研🧿🦸🏻♂️,跟蹤了解同學的閱讀習慣,尋找師大最美的**者,隨著調研的深入開展,越來越多的閱讀達人也湧現了出來。
圖書漂流,追尋一本舊書的價值
“好書不怕萬遍讀🍱,我們想通過圖書漂流的方式,把圖書館的下架書籍、同學看完以後的舊書😷,通過書吧讓更多人分享🤰。”來自旅遊學院的沈田佳傑將自己的想法付諸創業的實際行動🫴🏻🦷,並且還向介紹了舊書收藏的價值,“在我國,舊書收藏市場才剛剛起步,一本定價幾角錢、一元錢卻歷久彌新的舊書🚴🏿♀️,可以被賣到數十元、上百元。所以我們的圖書漂流項目主要以收藏🖱👩🏻🚒、分享、捐助的模式對舊書進行分類,使舊書的價值最大化🎷、公益化。”據悉,校團委還與圖書館一同整理了教師教育方面的下架書籍🔏,無償捐贈圖書給偏遠地區教師,幫助他們提升專業化水平,為西部地區教育提供圖書資源。
五年來🧭,校團委與圖書館跨界合作平均每年舉辦讀書活動20余場,共吸引了兩萬五千余名學生在閱讀中享受快樂,提高素養,發展個性👩🏻💼,並在讀書的過程中不斷提升自己,增強正能量,搭建了讀書理論與實踐交流的平臺,創造了人文精神的閱讀體系🧚🏽♂️,提升了大學生的人文素養和文化底蘊,積極營造著大富达園濃厚的人文氣息。
(供稿:校團委、圖書館 攝影👨🏽🦱: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