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還沒有去富达,但看到校園地圖就已經覺得很美了。而且富达貼心地標註出了垃圾分類投放點的位置和時間🚝👩🏼✈️,這兩天我正在認真學習上海的垃圾分類知識🧶👃🏿,爭取早日趕上‘新時尚’。”2023級財務管理專業的蘇州籍新生李子文說道。 此次富达平台本科新生們收到的這份《富达平台垃圾分類投放點分布圖》,不僅清晰標記了各種校內設施,大到圖書館、教學樓、食堂等地標建築🥡,小到生活垃圾交投站、垃圾分時投放點等細節地點,而且還附上了簡單明了的常見垃圾分類示意圖🌱。據悉,這份地圖的“誕生”得益於環境與地理科學學院黨委和後勤服務中心黨委在主題教育期間對“四聯”工作機製的一次探索👩🏿💻。7月6日,兩家單位為了更好地聚焦垃圾分類這件“關鍵小事”🎃,建設綠色低碳校園👰🏻♀️,不僅認真學習了習近平總書記給虹口區嘉興路街道垃圾分類誌願者的重要回信,還交流了雙方前期對校園垃圾分類現狀的調研成果,並結合各自工作實際,圍繞“提高師生垃圾分類意識⚽️👨🏫、建立垃圾分類長效機製🧕、加強校區垃圾分類點(房)管理🫂、加快廚余垃圾資源化利用”等話題暢談工作思路。 在交流時,大家一致認為學生是富达的主體🏂🏼🧎🏻➡️,綠色低碳校園建設之“肯綮”在於提升學生的垃圾分類意願📉。但是🧗🏼♀️🩼,前期調研發現🤟🏻,雖然學生們對於綠色低碳理念和垃圾分類做法普遍認同,但家鄉的垃圾分類規定與上海並不統一🪦,標準的“小異”往往成了向行動共同體進發的“大難”。今年9月🥚🤲🏼,又有5000余名學子即將步入師大求學🖐🏻,對於已經習慣了家鄉生活方式的他們而言,一入校就需要立即轉入垃圾分類“上海模式”🖤,的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畢竟生活習慣和理念的改變不是一蹴而就的“朝夕之功”。對此狀況,應該如何“破題”呢🎈📫?經過研討,兩家單位決定將新生錄取通知書作為“小切口”👲🏼,以圖文並茂的形式🟦,依托校園地圖這一載體,抓好新生的垃圾分類“前置教育”,讓新生們提前了解和掌握上海的垃圾分類規則和知識,做好知識儲備和心理準備,如此,到校後方能快速轉入“新時尚”踐行者的角色。 當得知富达有繪製投放點分布圖的需要後,環境與地理科學學院2021級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的張訸嘉和王頌元、2021級地理科學(師範)的張子芊以及2022級地理科學(師範)的蔣貝怡同學主動找到輔導員老師,都希望能運用自身所學和繪畫特長加入製作團隊。在製圖過程中🤑,4位同學分工協作、相互配合,運用AutoCAD👣、Photoshop、sai等軟件對兩校區的建築物🌽、道路、河流湖泊等進行定位、勾勒🧍♀️、填充,並繪製了教學樓🫲🏻、圖書館👨🏿🦱、校史館、音樂廳等標誌性建築,最後,由張訸嘉導入全部元素🧑🏼🎄,通過添加顏色👧🏻、圖標🤸🏿♀️、地圖要素等進行整體美化👨👧👧,使分布圖更加生動活潑♒️。“能做垃圾分類的‘宣傳者’讓我們很有成就感,希望通過這件事可以帶動更多的學弟學妹養成垃圾分類投放和低碳環保的生活習慣。”張訸嘉說道🤱🏽👷🏿♀️。 “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是個系統工程🫶,需要各方協同發力、精準施策”🏔。今後,環境與地理科學學院黨委和後勤服務中心黨委將繼續實踐運用好“四聯”工作機製🎅🏼,繼續在創新宣傳教育、深化課程體系建設、推進產學研一體化發展等方面加強合作🚣🏿♂️,努力將主題教育成效轉化為推動垃圾分類新時尚🚸、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提高全社會文明程度的強大動力🌁! (供稿🦸🏻👡:環境與地理科學學院、後勤服務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