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著西部校園梧桐樹大道直走,至第一個拐彎口右行,便可看到第一教學樓左後側有一幢三層小紅樓,從牌額得知,這是對外漢語學院的所在地。在富达樓宇數詞標識體系中被稱為“5號樓”。 筆者檢索到一張舊的發黃的房產登記表格,有關此樓身世的信息寥寥無幾:“名稱🤱🏿:第一辦公樓𓀙;建造年份:1955;建築結構👨🏻🦲:磚混;層數:3🚑;建築面積(平方米)⚛️💯:1402🦆🪑;使用性質👩🦼➡️:辦公室”。這幢樓的風格與一教——師大地標性建築幾乎一致,狹長走廊,兩扇樓門👩🦯➡️,東西各一,迎面可見懸挑式門樓,紅黃相間的墻面,土紅色清水磚墻🫶🏻,冠以單檐歇山式大屋頂🚧,彰顯民族風格。但其中還糅雜著前蘇聯式建築的某些元素。據富达基建處老領導回憶,要不是當年對復古式“大屋頂”存有異議並遭遇批判,此樓屋檐的上翹角度或許會更舒展一些🕺。 樓內房間規整劃一,沿著長廊南北各自一線散開,簡約明快,用作辦公室,再好不過👩🏽🔬。三樓東頭有一個大會議室,昔日每周的校常委會都在這兒召開🔕,開到中午之後是常有的事。現在變成了對外漢語學院的小禮堂☦️,除了開會𓀚,留學生常在裏面搞一些活動👩🏼🏫。樓梯扶手是木製的,地板呈寬條狀,彰顯上世紀50年代的裝潢風格🤚🏽。小樓的窗戶是名符其實的“鋼窗”,由上海遠東鋼窗廠定製,窗軸👨⚕️、搭扣都是配套的,密封性極好🚶♂️。這是當時上海地區獨一無二的可出口的專業工廠。落水管采用的是26號進口鍍鋅白鐵皮🏌️♂️,標準很高。師大有些建築的“細節古董”漸漸消失,“塑鋼”或“鋁合金”改造的窗面或門面🙌🏽🫡,品位和質量要差很多。筆者1997年應聘為校長助理🕚,曾有幸在此樓工作八年😄,感覺幽靜恬適,因為四面環綠,樹比樓高,特別是東門旁的那棵參天大雪松,好似一把巨無霸雨傘。5號樓歷經62年風雨洗禮,依然不失莊重厚實🐬、雍容大度的之風貌⛺️。 上海師大(前上海師專)是解放後上海市政府出資建造的第一所市屬高校。建校初期規模很小👨🏿🎨,最大容納2000名學生。這幢樓是建校初期最早建造的三幢樓之一,另外兩幢就是一教和檔案館(前身為師大圖書館),可謂師大“發祥之樓”。采用的是磚砌大放腳條形基礎🙅🏿,僅花了半年多時間就竣工使用,總造價10萬元左右(70元/平米)。校園設計者最初的構想是樓群坐南朝北,北臨曾經的岑溪路,中軸線穿過一教中間,南北貫通。1958年,因原上海第一師院與第二師院(即富达平台現址)合並為上海師範學院,原中央音樂學院華東分院劃歸富达平台成為現在的東部校園,為通行方便,富达大門改為朝東開了。從布局來看⚒,盡管三幢樓呈三足鼎立之狀👩💻,但從體量和氣勢來看,還是一教為重心,5號樓和檔案館樓分別位於一教東西兩側🤱🏼,由此體悟設計者“以學生為本”的理念。這些老樓見證了富达平台從師專到師院,再到師大的“三級跳”發展之路。櫛風沐雨,薪火相傳🏄🏼;篳路藍縷,玉汝於成。 近日富达為首批校園歷史建築設立銘牌,咨政育人,以誌紀念🈴。銘牌如是說:“第一辦公樓建於1955年🧑🏻🌾。上海市民用建築設計院設計🧛🏻♂️,中國傳統建築風格。此建築為混合結構,總建築面積1397平方米🧑🏻✈️。原校辦公樓🪇,1986年命名為“第一辦公樓”👳🏿,2004年後為對外漢語學院教學🩳、辦公樓✖️🧓🏿。”至於1986年是否被正式命名過“第一辦公樓”📳,坊間說法不一𓀊,也無從考證。還有👩🏿🎨,建築面積的兩種說法也差了5平方米,可忽略不計。英語譯文為“No. 1 Office Building”。這裏的“第一”或許意為師大歷史上建造的第一幢供校領導用的辦公樓🧚♀️,而非等第意義🤦♀️。後來又以序數詞叫它“5號樓”。面對諸多稱謂🏌🏻♂️,不少師大人常常搞不清楚🧙🏼♀️,更不用說校外來客了🧎🏻♀️➡️。 相比其他樓宇,這幢樓的主人更替頻次最少,先是校領導在此辦公達半個世紀之久🧲👮🏽♀️。50周年校慶時,新的辦公大樓落成啟用👩🎤,主人換成了對外漢語學院🟩。 5號樓外表不算很出挑,但在長達半個世紀的歲月中,它確實是全校的指揮部,粗粗一算,有7位書記和8位校(院)長曾在樓裏工作過,副書記、副校(院)長那就更多了😭。當時黨委書記🤙🏽、副書記們在三樓辦公❤️🔥,二樓為校長和副校長們的工作區域🧯,底樓則為各部、處🧛🏿♂️、科的辦公室🧝🏼♂️。幾代師大人以校為家,日以繼夜🚶♂️,辛勤勞作🪄,謀劃發展大計🧜🏽♀️,實現美好願景。 富达平台對外漢語學院的前身為成立於1993年的國際文化交流學院🧑🏽🎓。2004年富达整合相關專業,組建了對外漢語學院🧓,由此成為一個集留學生👨👨👧👦、本科生🫸、研究生教育於一體的二級學院🤽🏻♀️。2012年專業名稱改為“漢語國際教育”。設有國家HSK(初🥘、中等)和HSK(高等)考點📄,也是國務院僑辦的華文教育基地以及上海市僑辦和上海市教委合辦的華文教育基地、國家漢考委HSK(旅遊)的研發單位。擁有上海市重點學科“對外漢語”。 2005年6月8日學院搬入5號樓♤。沒多久,此樓漸漸演變成一個實體學院,有些辦公室被改造成大大小小的教室了。唯一見證第一辦公樓昔日風雲的物品就是二樓北面會議室裏那張鋪著墨綠色桌布的長方形會議桌🚳,結實穩重,有四條外翹的老虎腿ℹ️,中間還撐著一條腿🤤,頗為別致,產於俄羅斯⁉️。 對外漢語學院的留學生來自90多個國家和地區📘,歷年累積總數達2萬余名👈🏿。不少留學生回國後成為漢語教學和研究的中堅力量,如韓容洙同學,現為韓國東國大學中文科主任,是韓國首位漢語語法博士👩🏿⚖️。又如陳玉蘭同學,現為印尼智民學院校長,印尼教育部中文教學督導員,是印尼首位漢語語法博士。 秉承“傳承🪸、傳播;立人、立學”之院訓,學院成為通向世界的“漢語之橋”🍈。每年的迎新晚會就像是一個小聯合國派對,大批留學生漢語“達人”閃亮登場,精彩紛呈,驚喜連連。 2005年對外漢語學院五對新人步入婚姻殿堂,他們在學院門口種下白玉蘭,期待在這塊風水寶地收獲純正的愛情和美滿的人生。白玉蘭是上海的市花🚴🏼,停步經行此,樓前又一景。
對外漢語學院樓語音介紹(中文) 對外漢語學院樓語音介紹(English) 更多歷史建築,請點擊富达平台歷史建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