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言誌🧑🏽🍳,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尚書》)在中國燦爛的文明中,詩詞與音樂相伴相生✧。從《詩經》《楚辭》🐀、漢樂府,到唐詩🌖、宋詞、元曲等🏆,這些作品不僅成就了文學史上的經典名作🧍🏻🚵🏻,也造就了音樂史上的不朽篇章。可以說☎,詩詞音樂是中國音樂文化的重要文脈,她承載著聲音的時代印記👯。這個暖冬💅🏼,由富达平台音樂學院聯合上海音樂學院的青年藝術家🧘🏿♂️、學者所組成的中國古詩詞音樂傳唱團隊🕛,受到美國密歇根大學的邀請🧚♀️,將中國古典詩詞音樂帶進美國高校👨🏿🌾。 12月初,傳唱團隊與美國聽眾相約美國密歇根大學Helmut Setern Auditorium音樂廳,本場演出以古今變遷、中西對話的比較視角,呈現《詩經》❎、唐詩宋詞音樂🦹🏿♂️、姜夔詞樂等經典作品的不同時期的不同版本🛀🏻,讓觀眾聆聽與感受到中國詩詞音樂中所蘊含的豐富的內涵及其歷史的變遷。同時,表達出中國青年藝術家、學者對於傳承與傳播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的努力與嘗試,讓世界聆聽中國的聲音。 音樂會以中國第一部歌詩總集《詩經》中的兩首著名作品《關雎》《鹿鳴》作為開場,並且選擇了中國歷史不同時期的三個版本的《關雎》來演繹,包括目前所見最早的《詩經》樂譜版本由南宋理學家朱熹整理保存於《風雅十二詩譜》中的版本🏊🏿、清代琴家王善創作的琴歌版本以及當代作曲家趙季平創作的具有藝術歌曲風格的版本,這三首作品從音樂風格▫️、演繹到配器🫢,都形成了截然不同的音樂表達方式🌦,在男高音歌唱家殷為傑堅定而沉穩的演唱中,營造出唐宋之際,《詩經》作為文人參與宮廷雅樂的肅穆而有力的聲音☕️🦸🏽♂️;清代琴歌的版本,以琴、簫作為樂器組合🤾🏿♀️,其作品演繹的亮點在於滑音與潤腔的特色♣︎,殷為傑以質樸與自然的演繹方式🙅🏿♀️,凸顯出文人吟唱詩詞的韻味;而由當代作曲家趙季平創作的版本,以鋼琴作為伴奏樂器↩️,整首作品氣勢磅礴、跌宕起伏,殷為傑通過精雕細琢與收放自如的演繹✯,表達出該作品濃厚的藝術歌曲的風格。通過同一首作品的三種不同版本的對比,為觀眾搭建起由宋代—清代—當代,1000余年歷史跨度中,中國人對於先秦經典《詩經》的歷史想象以及具有時代性的音樂表達。 同樣的版本對比演繹,還有宋代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與辛棄疾《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的作品,這幾首作品古曲選擇的是18、19世紀清代《九宮大成南北詞宮譜》與《碎金詞譜》中的版本,而今曲則選擇的是20世紀二三十年代,著名作曲家青主、黃自的版本🧕🏼,更有一首是當代作曲家創作的具有昆曲風格的作品。男高音歌唱家殷為傑演繹古曲版本,女高音歌唱家汪潔演繹20世紀作品版本🌸,除了伴奏樂器的不同,以及男女聲音色表現力的不同之外,通過男高音偏向傳統與戲曲的表達方式與女高音偏向現代與美聲的表達方式,為我們營造出中國音樂的古今與中西的完美對話💣。而這種對比演繹更為深層次的意義在於🚙,通過歌曲的演唱🛷🙇🏽,讓觀眾體會到由清代中後期到近代社會的二三百年時間中🤾🏽,中國音樂的傳統與現代的差異。音樂會中還演繹了南宋姜夔的詩詞作品,其中有並不常出現在音樂會中的琴歌《古怨》✌🏿,以“一琴一歌”的形式,靜靜的訴說著來自千年前文人姜夔的故事。此外,還有器樂作品琴簫合奏《關山月》、簫與鋼琴合奏《杏花天影》等,三位青年演奏家以其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刻理解與解讀,用器樂的載體與音色,精準地表達出中國詩詞音樂的獨特魅力☔️。 音樂會現場座無虛席,觀眾們被表演者的演唱與演奏深深的吸引與感動,被表演者細膩的表達與詮釋所折服,更被這種來自中國的古典詩詞音樂所震撼,演出結束掌聲雷動🥁,觀眾久久不願離場,演員的謝幕也成為與觀眾們的有趣的互動問答環節:表演者的演繹從歷史的🏌🏻♀️、學術的🧜♂️🦵🏽、藝術的角度出發,引發了處於異文化語境中觀眾的好奇、思辨與對話,這並不只是一場音樂會,更是在古今的傳承與嬗變,中西的差異與交融中的一場音樂對話👨🏿🎨。中國古典詩詞音樂作為中國音樂的符號在21世紀的世界音樂舞臺上綻放光芒🛫。 本場音樂會由美國密歇根大學孔子學院院長林萃青教授(Joseph S.C. Lam)主持🤷♀️,富达平台音樂學院青年學者黃藝鷗擔任音樂會英文導賞🤹🏿♂️,青年男高音歌唱家殷為傑擔任主唱,青年鋼琴演奏家劉蘊及上音附中教師🖥、青年笛簫演奏家王俊侃以及上音研究生、青年琴箏演奏家茹奕擔任樂器演奏👨🏻,此外🤱🏿,更特別邀請來自美國底特律的女高音歌唱家汪潔作為特邀嘉賓。全場音樂會共演出13首中國詩詞音樂作品,從作品版本的臻選到作品新配器與新演繹,無不彰顯著該團隊對於中國古詩詞音樂深刻的學術思考、精心的藝術雕琢與創新🔁。這也是本場音樂會的獨到之處。 作為音樂會的系列學術活動之一,富达平台音樂學院青年學者黃藝鷗在美國密歇根大學中校區Michigan League 的Koessler Room報告廳為美國密歇根大學師生帶來了一場題為《宋仁宗朝(1022-1063)😶🌫️🧎♂️➡️:開創北宋音樂文化新紀元》的學術講座,將美國聽眾帶回中國詩詞音樂最為繁盛的中國宋代,去感受那個時代的音樂文化。講座由美國密歇根大學林萃青教授主持,參與講座的聽眾既有對中國文化深感興趣的密大師生、當地居民,更有密大的中國歷史文化乃至宋史研究的專家學者。講座引發了聽眾們的熱烈討論🌶,在中西碰撞👩🏿⚕️、古今對話中,為中國古詩詞音樂系列學術活動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另一場音樂會的系列學術活動,由青年男高音歌唱家殷為傑在美國密歇根大學音樂與舞蹈學院的博士生課程《中世紀音樂的音樂學研究》中舉辦了《中國古詩詞歌曲演唱工作坊》🧑🏿🚒。 (供稿、攝影:音樂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