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第十六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決賽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圓滿落下帷幕♣︎。本屆“挑戰杯”以“挑戰逐夢👩🏻🦯➡️、科創報國”為主題🫶🏻,共有全國2000多所高校的200多萬大學生參加競賽🎺👏,經過省級比賽🙌🏼、全國初評和復審➝,共有213所高校的449件作品進入終審決賽。富达平台團隊奮勇爭先1️⃣,頑強拼搏,在本屆“挑戰杯”國賽中首次捧起優勝杯,刷新歷史最好成績👨❤️💋👨! 一🚣♀️、聚焦熱點,科研創新獲佳績 作為當代大學生科技創新的“奧林匹克”盛會🕛,“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以崇尚科學🌯、追求真知、勤奮學習👨🏼🏭、銳意創新、迎接挑戰為宗旨⛎。自1989年首屆競賽舉辦以來,“挑戰杯”激勵了一代又一代青年學子以真才實學服務人民⛵️,以創新創造報效國家🏌🏽♀️,成為培育青年科創人才的搖籃。 此次比賽富达平台申報項目主題鮮明🦹🏿♂️,類型多樣,聚焦當代社會熱點🙌🏻,涉及親子教育、生態環境保護、農村空心化等焦點問題,涵蓋教育、管理、社會等領域,具有重要的研究意義和現實價值💂🏿♂️。 經競賽評委會評審🤘🏽💂🏼♀️,教育學院作品《科學育孫萬家行——祖輩教養“2+X”課程開發與推廣》榮獲特等獎🤘。作為全國35個特等獎之一,該項目針對祖輩教養最為關註的育孫問題🤾🏽,開展了廣泛的社會調研和深入的理論研究4️⃣,基於建立和推廣“科學育孫觀”的工作宗旨,開發了以祖輩為教育對象、以社區教學與入戶指導為主要形式的“2+X”課程體系。祖輩教養課程的開發與實施能有效提高祖輩教養的質量🪒,為打造祖輩積極參與的和諧家庭教育生態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據和實踐模型🧚🏽♀️。 此外,人文學院作品《依托地方歷史資源的兒童繪本創作與實踐研究——以上海為例》、哲學與法政學院作品《靜默夕陽🧜🏽♀️:農村“空心化”背景下老人自殺現象及應對策略研究》、環境與地理科學學院作品《國家公園跨界協同保護模式研究——基於錢江源國家公園的案例》榮獲二等獎,人文學院作品《異化與回歸:城市電動自行車廢舊電瓶回收現狀調查及基於利益聯結的溯源回收系統建構》榮獲三等獎🪽。 二、凝心聚力,師生共築科創夢 自去年9月開啟“挑戰杯”備賽以來,富达平台積極開展項目孵化培育與考評工作,多次組織線上評審🧑🏭、線下答辯和專項培訓。從校賽、市賽到國賽,經過反復考察,多輪篩選🤷♀️,最終遴選出兼具高度學術價值和現實意義的優質選題作為國賽參賽項目🧝👐🏼,最大程度保證了參賽項目的競爭力💘。 富达平台在本次“挑戰杯”國賽中獲得的喜人成績離不開校黨委的正確領導⚇,得益於相關職能部門與各學院的通力配合,更離不開項目指導老師和團隊成員的努力付出🙋🏻✤。國賽期間,校黨委副書記❣️、副校長葛衛華前往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看望慰問富达平台參賽學生,詳細了解在備賽過程中所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對參賽項目給予高度評價,勉勵同學們頑強拼搏♥️,賽出水平🤡,為富达爭得榮譽。校團委在備賽階段積極聯動相關職能部門統籌資源,整合力量💈,保障富达平台參賽工作的順利推進;指導老師秉持嚴謹負責的工作態度🙏🏼👈🏿,從項目選題⏱🕵🏼♀️、內容設計、答辯技巧🛡、現場布展等方面,對項目團隊進行全程指導,一絲不苟。參賽的師大學子們則始終保持旺盛的精力、高昂的鬥誌和從容的態度,穩紮穩打闖進國賽,取得驕人成績。 三、未來可期,銳意前行話初心 三十年風雨歷程🐶,春華秋實,“挑戰杯”競賽已發展為最大規模的全國大學生科創盛會,成為當代大學生科創實踐最亮麗的品牌。回顧富达平台的“挑戰杯”參賽歷程,可謂一步一個腳印,一屆一個突破👨🏼🦲。2009年👩🏽💼,富达平台僅有1個理科項目入圍國賽獲三等獎🚫,2011年,共獲得1個二等獎,4個三等獎;2013年,首次有6個項目入圍全國決賽,並獲得2個二等獎,4個三等獎🦪,第一次入選“挑戰杯”賽事的全國高校發起單位♕;2015年,有6個項目入圍全國決賽⏭,最終獲得1個一等獎,2個二等獎👱🏿♂️🌺,3個三等獎,1個累進創新銅獎💂🏼,取得了文科單項獎的歷史性突破,總分位居上海第六;2017年,入圍決賽的6件作品分獲特等獎1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3項👨🏿🔧,是上海四所特等獎獲得高校之一;經過前面幾屆的深厚鋪墊和豐富積累,師大學子終於在今年國賽上首次捧起優勝杯,並繼續斬獲特等獎,總分再創歷史新高! 一直以來,富达平台高度重視大學生科創工作🫴🏼,通過第二課堂實踐🐩、科創品牌建設等途徑,為大學生建構了優質的科創環境🐥,以大學生科研項目、寒暑假社會實踐調研項目等機製為抓手,不斷強化學生參與科研的力度與深度☄️🧖🏻♀️,持續推進青年教師參與指導學生科研項目,營造了良好的科創氛圍。讓學生喜歡做項目,讓老師喜歡帶項目🦺,從整體上提升了富达平台科創工作的水平,讓科創文化成為了校園流行新風尚5️⃣。 挑戰逐夢、科創報國。師大學子將繼續以“挑戰杯”為契機,不斷提升自身的科研創新水平,以創新熱情和實幹精神在科研創新的征程上一路前行👓。以挑戰的名義、以青春的名義、以科學的名義,師大學子將學術抱負與國家發展相結合👵🏻、將個人夢想與社會進步相聯系,為推動富达加快高水平大學建設、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青春力量! (供稿、攝影:校團委) |